Blog Archives

《告白》

在日本,十四歲以下少年受法律保護,殺了人也不負刑事責任,《告白》故事就在這個基礎上做文章。班主任的女兒被學生殺了,她應該怎麼辦?電影的頭開得精彩,讓人聯想起小說《蒼蠅之主》,書中描寫一班享受精英教育的少年,因為船難而被困在荒島上,於是人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蔣先生的痛風藥

有一位蔣文正朋友來信,一手漂亮的毛筆行書體,可以裱在鏡框裏。蔣先生為大家貢獻了一個珍貴的痛風驗方,還分享了他和兒子治療痛風的寶貴經驗。我曾經介紹過故友梁玳寧小姐所傳下來的一劑痛風驗方,原來蔣先生很早前已經聽過,並且曾經服用,但無法根治。蔣先生後來另獲一方,是梁小姐所傳之方的基礎上另加幾味藥,試之,他十餘年的痛風苦楚徹底消失。蔣先生的公子才三十出頭,也因為飲食不當,或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支持環保

政府環保署請全體市民獻計,減低城市的溫度。希望這個行動能在社會中引起共鳴,並且最終會有具體成效。首先應該減汽車排氣,電動汽車正在起步,價錢不便宜,車形也不好看,政府可以資助這個行業的發展,並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通便、腳痛、牛皮癬

我介紹的吞水提肛法,本來是為了防止老年時吞嚥困難,有一位陳釗炎朋友來信說,練習這個方法讓他與老伴解決了排便的問題。信上說他年屆八十八,老伴八十四,老伴三四天才排一次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 ,

《劍雨》

《劍雨》是好戲,是近年來,武俠片中最精彩的一部。它詭異,令人想起古龍在巔峰時的作品;它在愛情中攙和的仇,又讓人想起金庸小說中的代表作;它對情色的運用,叫人想起邵氏在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國家怎麼想

搞政治的人與做導演的人是兩種性格。搞政治的人,真正的意圖藏在內心,而做導演的人,卻會注意到一些蛛絲馬跡,從而推斷對方在想甚麼。編劇與小說家都這樣思維,這叫編故事。近日,中日之間發生很多事,我們隨便說說,權當編故事。釣魚台撞船事件後,中方停止兩國高級官員的會面,但兩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蓮花杯與人字拖

很久沒有聽人說「蓮花杯」了。蓮花杯就是紙杯雪糕,分大杯的和小杯的兩種,價錢忘了。吃蓮花杯是一個幸福的回憶,能夠吃得上大的,是幸福加幸福,如果現在也這麼容易滿足,世界就太美好了。還有更大的包裝,叫做雪糕磚,包裝很簡陋,只是粗糙地包在一張硬紙皮裏,打開的時候一定會把紙盒拆爛。講起雪糕磚眼前就浮現這樣的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今夕是何年?

國慶期間翻閱歷史,讀到乾隆六下江南,眼前出現的竟然是毛澤東專列南下的畫面。當年,各地幹部要迎合毛主席大躍進的理念,為了營造繁華景象,為自己的官運鋪路,幹部命令農民把禾稻割下來,硬插在鐵路兩邊的稻田中,毛從列車上望出去的時候,「只見稻穀千重浪」,這還不夠,還要強調社會主義農業產生了奇蹟:濃密生長的稻子上面,竟然還可以穩坐一個嬰兒──這是一張在五十年代非常出名的照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馬可波羅的時代

今天的人生活在快節奏中。知道馬可波羅當年怎麼去中國的嗎?波羅家的中國先行者是馬可的父親與叔叔,兩兄弟在1260年出發,從新疆地區進入中國,到了上都見到忽必烈的時候,已經是公元1266年。忽必烈很喜歡他們,反過來委託兄弟倆代表天朝出使羅馬教廷,請教皇派一百名精通天文地理、藝術音樂的傳教士來中國。兄弟倆又過了三年才回到威尼斯,大哥的老婆已經去世,家中走出一個十五歲的少年,這時,馬可波羅才正式登場,父親去中國的時候,他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紅樓疑案

《曹雪芹》如果是部電影,應該怎樣結束?還是1763年,夏天,北京郊區流行豆疹,曹雪芹唯一的兒子被傳染,那時候,出豆疹要吃牛黃、珍珠等貴重藥品,曹雪芹哪裏有錢去買藥呢?曹雪芹日夜陪在病兒身邊,不知道是在等他一天一天活過來,還是等他一天一天走向死亡。當他自己還是兒子的年紀的時候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 ,

文章分類

September 2025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