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Archives

《美麗聖經》

老婆在中學的時候去了陝西和西藏,這兩個地方的紫外線格外強烈,她母親一路叮囑:「要塗抹防曬霜、要戴遮陽帽、要撐陽傘!」但她正當叛逆年齡,戴帽子嫌壓壞髮型,撐傘嫌不夠瀟灑,勉強抹點防曬霜算是敷衍媽媽。那個夏季過後,曬傷的皮膚足足一年才恢復。她最近突然反省這事,說一切最貴的護膚品加起來,還不如防曬重要。原來她這幾天不離兩本書:《美麗聖經》和《最敢說的化妝品評鑒報告》,都由 Paula Begoun著,才看了三分之一,已經非常的 High,像念經一樣自言自語:這本書,不但女生要看,男生也要看,人類都要看。我問她為什麼好像吃了藥?她說:「市面上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多若牛毛,這兩本書通過對皮膚的分析,再通過實例的測試和比較,把市面的品牌化妝品全部打回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

鄭家福建菜

鄭家福建菜為什麼值得大書?因為第一,菜做得精緻;第二,香港有大約一百多萬福建人,居然沒有一家像樣的福建菜館。北角有很多福建人聚居,我曾經找到過一兩家福建小店,菜式很特別,但可惜不夠精緻。鄭家福建菜不可能不精緻,因為鄭家夫妻倆都講究生活的品質。兩夫妻從小就是同學,兩小無猜,攜手走進社會,分別在私人公司和政府承擔責任重大的職位,香港很多地標性的建築都分別由他們策劃。他們家的福建菜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社交網路

有讀者來信說,很喜歡我從專業角度談電影,他從中學到了知識,增加了欣賞電影的興趣。我也很感謝他的來信,增加了我的信心。《社交網路》提名今年度金球獎,說實話,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錯,但沒有太好。故事講發明 facebook的天才大學生怎樣變成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,比較突出的是編劇,劇作者把現在式、過去式、未來式都編在一起,流暢自然,觀眾也容易看得明白。這其實很不容易。電影不同於小說,看不懂可以即時便翻回去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「吸血芝麻」戰勝香港

「吸血芝麻」是什麼蟲?讀者洪先生來信說,這種蟲叫臺灣黑蚊,學名叫蠓。他說,他們家從前務農,1983年以前不曾注意有這東西,在83年間,洪先生曾經離家一段時間,再回家時就被咬了,最初還以為是木虱。洪先生說,這種吸血芝麻會在日間出現,冬天會減少,「不過真是殺不盡,趕不掉。」 我上網查資料,發現05年夏天的時候,香港報章有大篇幅報導,說在大埔的一間小學,師生被蠓圍攻。蠓近年也在臺灣肆虐,「六成人被叮後出現敏感反應,部分甚至發燒,淋巴核腫大而需要入院。」報上也引用了食環署的發言:「蠓患個案近年迅速飆升,前年比去年的增幅高達13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香港,殺手草天堂

讀者黃先生來信說,我文中的殺手草叫做「薇甘菊」,我連忙上網查閱,越看越不寒而慄:這東西原產中美洲,首次在中國被發現的地區竟然是香港!1984年在深圳也被發現,到了今天,深圳濱海大道旁八萬多平方米的紅樹林,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天林叔的微笑

記憶是很個人的,多年後的回憶,更是成了碎片,好像電影中的回閃鏡頭,一晃就消失了。但如果當時的印象很深,這個回閃鏡頭便總是會自動出現,歲月對它不造成影響,它會成了個人的一部分。 比如天林叔的微笑。 我第一次見天林叔的時候是在 TVB,那時候也是我事業的開始,我們在同一樓層上班,樓層很大,他在東端,我在西端,所謂見,只是在電梯前面有時交叉而過。看見他迎面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「驅邪除瘴」的藏香

住在陽光明媚,空氣清新的郊區要面對蚊子的騷擾,這是一個代價,擁抱大自然,大自然也擁抱你,只是大自然身上有蚊子。家中的所有門窗都裝了蚊網,蚊子還是會趁開門的時候溜進來。市面售的蚊香大概都不適合小孩與孕婦,事實上對人類都不太安全,雖然在盒子上印有「人畜安全」。家裏驅蚊子最好用中醫用的艾條,把門窗都關起來,熏一會後,熏不死的蚊子會趁重新開門的時候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吸血芝麻與殺手草

我發現在香港的郊區,除了蚊子以外,還有一種很小的黑色飛蟲,體型比一粒芝麻還要小,這種「吸血芝麻」咬人之後,皮膚會像被蚊子叮過一樣發癢,由於小,還很難打,更甚之,一切誘蚊器,包括常見的藍色燈箱型的,對牠都完全不起作用,牠就是不上當。我腦中對這種「吸血芝麻」全無記憶,從前學校郊遊也從來沒有見過。我以為自己的記憶已經模糊,直至不久前遇到了漁護署的職員,證實了我心中的懷疑。 職員說,香港近年來出現了兩大害,一種就是這種蟲(吸血芝麻),另一種則是植被殺手。這是一種遍地蔓生攀緣性植物,生長速度奇快,下一場雨可以長一米,植物只要被它纏上,不論是一叢花還是一棵樹,很快會被全部覆蓋,程度猶如在植物的外面厚厚地蒙蓋上了一層被,植物不見陽光,很快就整棵枯萎,留下這種殺手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《酒徒》變成了電影

我很想看看小說《酒徒》怎樣變成一部電影。通常,電影,尤其是主流電影,先決條件是必須有一個有情節的故事,《酒徒》改編自香港號稱第一本意識流的小說,怎樣變成電影?這十分考功夫。譬如主流電影都習慣了類似連環漫畫一般的說故事方式,忽然來了一部電影,改編自類似抽象畫的小說,這個過程本身已經頗有趣味。《酒徒》也是一部十分有趣味的電影,觀賞時不但不枯燥,還不時笑聲不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在錢裏打跟斗

一個二十四歲的女人走進上海恒隆中心的一家名牌店,吩咐店員:「你們最貴的鋼筆多少錢?」店員把一支價值二十多萬人民幣的鋼筆拿出來,女人拿出信用卡,店員留意到是一張附屬卡,女人刷了卡便把筆拿走了。張先生是這家名牌店的老總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September 2025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