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Archives

陳美齡有使命感

上午,我們在東京陳美齡的會客廳裏訪問這位在七十年代已經竄紅的歌手,下午,我們隨她去「農林水產省」,政府管農林水產的部門,大樓裏有一個小禮堂,一幅大白布在舞台右側從上懸掛到下,上面大書「農林水產政策研究所,客席研究員、歌手、教育學博士、日本國際兒童基金協會大使,陳美齡」。陳美齡今天接受邀請為公眾講學,她曾經去過三十多個國家為貧窮地區的孩子籌款,目睹當地因為缺水而產生的嚴重影響。 記得當年她出道的時候,她的柔順青澀的台風,被一部份人理解成「單薄」,嘲笑她是「雞仔歌星」。當年這個雞仔歌星,今天在異鄉大放異彩,五十多歲了,仍可以憑「歌手」及「博士」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。吃青春飯的藝人們、孩子們,這對我們的人生路是否一個啟示?比起陳美齡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如果紅梅會再世

前兩天,我的專欄開了天窗。很抱歉。 那是個星期天上午,連續下雨好幾天之後,好不容易放了晴,我攤開稿紙正準備寫稿,突然接到家人打來的電話:母親在醫院正接受搶救,醫院要病人家屬盡快趕去。母親已病了很久,做子女的心裏都明白,這一天總會來的,但真的來到眼前時,還是好像一個計時炸彈被引爆,「轟」一聲,把人炸得雙眼發黑。 母親睡在床上,身上接了各種各樣的管道。我們按照醫院規定每人都戴上了口罩,醫生也在大口罩後向我們解釋病情,一面講,一面咳嗽,他的雙眼泛紅泛濕,很明顯是感冒了,他自己也是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吃得少,活得長

一百一十二歲了,每天吃什麼補品?什麼山珍海味?一百一十二歲的許哲這樣說:「我的飲食很簡單,早上喝一杯牛奶,中午吃一些青菜和水果,有時青菜用水燙過,不煮不炒,不加油鹽,切了就吃。生吃能完全保持蔬菜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把楊瀾叫媽的那個下午

楊瀾這個名字在大陸幾乎是家喻戶曉,她是著名的主持人,有自己的訪談節目,按照她自己說,她已經訪問過七百個人,其中有克林頓、基辛格等政經人物。 她一定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訪問經驗,但卻不是一個老練的被訪者。她害怕被問及感情問題,這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,但她採取的態度卻很生硬。從她進入房間的一刻開始,她就不與我有眼神接觸。窗戶外的北京是零下十度,楊瀾帶進來的冷比這溫度更寒,她就好像一個裹住鐵甲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新春尋梅記

從董橋大哥的文章中,知道他很喜歡梅花。鄰居的花園中長了幾棵梅花樹,過年前被我偶然發現了,驚喜莫名。梅花在印象中是北方的樹,怎麼會長在香港,而且就在我家旁邊?看見這幾棵樹的時候,粉紅色的梅花開得幾乎壓倒了枝,花香在十步外已經撲鼻而來。兩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一百一十二歲的年輕人

想像你生於一八九八年,到了二○一○年,你已經一百一十二歲,你是怎樣過你的每一天?這是新加坡許哲女士的真實故事。她出生於汕頭一個小鎮,原本是天主教的老修女,後來兼修佛。她說,我的宗教是「愛」的宗教,永遠愛世人,大家都是兄弟姐妹,這是我的宗教信仰。天主教的教友們,看到我看其他宗教的書,問我為什麼看魔鬼的東西?我說:「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!」 有這樣的胸懷,人便健康,她眼不花,耳不聾,「我們想老就老,想年輕就年輕,假如你腦筋不要想老,一百多歲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。」一切都從我們的腦開始,對我們好的是我們的腦,對我們不好的,也是我們的腦,我們百分之八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真實的故事

食神肥艾迪超重60磅,不禁擔心自己的健康。他的父親生前是位上海名醫。以下是肥艾迪的自敍。 也是在嚴冬,父親在客廳的火爐前不斷為金魚缸加煤。60年代初的煤是金貴的配給品,只有幹部和高級知識份子可以享用。小時候事事都好奇的我當然免不了一大堆問題:人家的魚缸裏養金魚,為何我們的幾個魚缸只見混濁綠色的水?人家的金魚缸放着不移動,而我們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

陳寶珠的娟秀

陳寶珠在粵劇舞台上以反串小生紅極一時,但是在生活中,她又總是那麼溫文雅麗,你聽她說話,一件事涓涓道來,好像一篇娟秀的文章,不知不覺,她的語氣就會把你拉進一幅卷軸古畫裏,而她自己則是畫中的主角:儀靜體閑立娉婷。 寶珠去到哪裏,她的粉絲跟到哪裏,而且不是三幾個,是一架旅遊車之多。我們在香港電台的食堂見面,隨她來的粉絲坐滿了幾枱,「好靚仔」,我聽見她的粉絲隔着過道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莫談時事

以東三省的主權及廣東沿海開發權作為交換日本支持孫中山「革命」的條件,是孫中山一貫的思想,不是孤證,也不是野史。文件證據來自日本外務省的檔案,交涉對象包括首相陸軍參謀總長、政壇元老、財閥等等。一九○五年成立同盟會其中第五條政綱即為:「主張中日兩國國民的聯合」。一九一七年九月十五日,日本社會活動家河上清訪問廣東政府,孫文明確表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沒有原則的革命者

孫中山必須殺黃遠生,因為他揭露了孫中山為了革命黨得國,而出賣國家利益,借助日本財閥的資金圖謀執政。暗殺的結果,是孫中山無意中一石二鳥,既剷除了這個烏鴉嘴,還讓袁世凱替他背了七十多年的黑鍋,維持了自己的光輝形象。 歷史上還有一件大懸案:九一八事變後,張學良的東北軍為什麼一槍不放退入關內,任由日軍長驅直進?為什麼蔣介石命令東北軍:「日若進攻,不得抵抗」?國民黨軍隊真的是賣國軍隊嗎?要知道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,國軍的戰死將士有一百幾十萬!張學良是個熱血東北軍人,兩代人都打仗,怕什麼與侵略者拚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September 2025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