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Archives

三餐有「營」 保大腦健康

(續昨)麥片、小米粥、雜豆粥、十穀粥、藜麥、玉米爆谷等食物是全榖類複合性碳水化合物,都是沒有經過精煉的粗糧,不經精煉,等於它們的胚芽和穀糠仍完整保留着,而這些部分才是維他命礦物質最多的地方。全榖與蔬菜和部分水果同屬於低升糖食物,可把菜或者肉豆碎、紅蘿蔔蓉等混在粗糧中一起煮,味道很香! 為甚麼低升糖的食物對大腦和身體健康那麼重要?有證明嗎?英國史雲斯大學(Swansea University)心理系教授班頓(David Benton)曾針對一群一年級學童進行實驗,發現吃低GI(升糖指數)早餐的孩子,在一系列腦力測驗中表現比較好。換句話說,做家長的如果想孩子聰明,最好讓孩子吃這類食物,年紀大以後不希望患上老人癡呆、柏金遜,也最好吃這種食物。相反,公仔麵、白飯、白麵、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

每天吃粗糧不癡呆!

前文說過,讓大腦不癡呆的秘方之一,就是每日吃早餐,為了強調早餐的重要,再補充一些細節。 大部分人以為,在清醒時候大腦消耗最多能量,事實上,人在睡覺時腦的能量消耗竟高達三分之二!也就是說,大腦在人睡覺時工作負擔更大、更重,如果你看過前文你就會明白,大腦不是忙着做夢,而是忙着清理白天所積累的垃圾。 大腦過了辛勞的一晚,體內的葡萄糖大概也快用完了,早餐就是適當時候補充腦能量,而且必須選擇對大腦有營養的食物。這樣就回到上文:每日吃早餐不癡呆!香蕉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

每日運動不癡呆!

(續昨)保養大腦的第九個秘方,就是昨天說的每日運動不癡呆。 美國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1999年底以老鼠實驗,證實運動能使腦細胞增生,促進學習和記憶力。運動還能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分泌。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發現,過去不運動的人,每周做三次45分鐘快走運動後,無論注意力、記憶力和計劃能力都有顯著改善。這一點我在前文已經再三強調:運動,以致平凡到只是每天散步,都可以改善柏金遜症和阿茲海默症。運動能幫助減壓,促進腦內啡、血清素的分泌,對腦健康有益。 「常運動的人通常心智靈敏,身體健康且外貌較佳。」《成功的老年》作者之一,也是密西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食療匯總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 , ,

從小早睡不癡呆!

(續昨)改善大腦健康秘方的第八點:從小早睡不癡呆! 2012年9月,日本研究人員宣布,睡眠愈充足的孩子,其大腦中與記憶和感情有關的海馬區的體積愈大,大腦發育得愈好。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瀧靖之率領的研究小組,從2008年4月開始的4年裏,對290名5歲到18歲的未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和海馬區體積進行了調查。 結果發現,與只睡6小時的孩子相比,每天睡眠達10小時以上的孩子,海馬區的體積要大10%左右。此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 , ,

閉上眼睛吃飯不癡呆

(續昨)腦部有氧運動任何時候都可以做,科學家建議打破每天吃飯、工作、購物、休閒等日常規律,讓全新經歷引起知覺注意,給自己多重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創意。「訓練腦就像訓練肌肉一樣。」喬治華盛頓大學老化、健康暨人文中心主任科恩解釋。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方法: 一、閉上眼睛吃飯:阻斷視覺信息,讓嗅覺、味覺變得更靈敏,刺激不常用的腦細胞。還可以閉上眼睛穿衣或沐浴; 二、到餐館點沒吃過的菜:給腦部新的刺激,使之活化; 三、改變每天習慣走的路綫,讓大腦出現新的地圖; 四、將時鐘或桌曆倒置,讓左腦語言區無法立刻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

五官並用不癡呆!

(續昨)第六點,「人肉錄音機」不癡呆!有的人特別沒有耐性重複解釋瑣碎的事,這是放棄了一次運動腦細胞的機會。 原來當信息被覆述得愈清晰,意味着腦神經愈有活力,所以在生活中不嫌煩重複解釋瑣碎的事,應該視之為在運動你的腦細胞。你學到的知識也可以重複為人覆述,當你轉述知識的時候,其實在運動你的腦細胞,也幫大腦保存知識。所以科學家說,做老師相當補腦。 第七點,五官並用不癡呆!人有五官,分別管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和味覺,但我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

終生好學不癡呆!

上周五我們說過,改善大腦健康的秘方第四點,是「諸事好奇不癡呆」!為大腦製造好奇的原因,讓大腦接觸新內容,必須是新的才能引起感官注意,愈熟悉的事愈容易忘記,大腦對熟悉的事物麻木,每天習慣性地做同一件事,大腦可能根本沒有注意,有可能連有沒有做過都忘記,如果到了這個程度,你必須為大腦準備新刺激。 第五點,終生好學不癡呆!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終生好學者,研究證明,用於學習的時間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

不要長期活於壓力下

(續昨)維他命B12是人體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輔助酵素,體內含量不足就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分泌,可能出現記憶力喪失、失智、神經痛、末梢神經炎、睡眠障礙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情緒低落、耳鳴、與眼睛有關的病症、腎虛等。 也有研究發現維他命B12與記憶的關連,美國塔夫茲大學發現,血中維他命B12高者,記憶力明顯優於維他命B12含量低者。但不建議自己隨便服用大劑量的維他命B12,最好先去做一個生物共振測試,有一個較全面和慎重的開始。 食物中含有各種營養,但有些成分如果過分烹煮便會流失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 , , ,

人人都應該是大導演

(續昨)深層睡眠(熟睡)對大腦功能有重要影響,一方面,大腦在熟睡的時候要處理抽象問題,譬如思維與情緒方面。深層睡眠會做夢,大腦會將白天的情緒、思考利用晚上熟睡做夢時作總整理,也會將白日不滿的情緒發洩在夢中,這就是在深層睡眠處理的抽象問題。 另一方面,大腦在熟睡時要處理實體問題:腦細胞廢物藉腦脊髓液在熟睡時排放出,也就是說,只有在深層睡眠中大腦才有可能進行排毒。大腦的這種特性,好比一部史提芬史匹堡的夢幻電影。 其實,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健康的大導演,你的健康由你操控,醫生只能輔助,好比家中有老鼠,滅鼠隊只能幫你滅鼠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

年紀大,不癡呆!

(續昨)很多朋友在年紀大以後害怕有老人癡呆,但年紀大與腦退化絕對不掛鈎,明白大腦為甚麼退化,就知道一切可以避免,甚至可以改善。 阿茲海默症又稱老人失智症,阿茲海默症者的大腦解剖發現,大腦內很多類澱粉斑塊沉澱,而這種類澱粉斑塊就是腦細胞所產生的廢物之一,長期無法排出腦部,最後損傷腦部,造成大腦萎縮,這就是阿茲海默症其中一種重要成因。阿茲海默症與柏金遜症有相似性,改善和康復的途徑基本上相同。這兩者的成因與熟睡時間,以及每天吃進身體的糖份和脂肪有關。 過多的糖份不但加重肝臟的負荷,並可產生胰島素抗性,胰島素抗性會引起糖尿病,而且簡單來說,腦退化也好比是發生在腦袋的糖尿病。糖是身體第一大敵,但是一樣可怕的敵人是不良脂肪,�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 , , , , , ,

文章分類

November 2025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29
30